洞察1:座舱功能的使用场景将向外延伸
新的汽车使用场景将突破车辆的工具属性,向娱乐、办公方向发展。云资源与车内多媒体视听系统的连接,将极大丰富车内观看和游戏体验。再加上中控屏、HUD等设备显示技术的进步,以及车载冰箱、电源等传统露营配置的加持,车内将衍生出新的娱乐场景。同时,现有的汽车导航自然可以实现停车场、餐厅等外部场所的推荐功能。车辆自身移动平台的属性将开始向流量平台转变,增值服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洞察2:车内人机交互模式将更加人性化
智能座舱域的集中控制,使得车内越来越多的功能可以通过主控芯片进行统一部署,让各种功能有一个统一的入口。这为科技公司在汽车上部署更全面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让汽车用户通过语音、手势等高度智能的人机交互方式,实现对座舱更广泛的控制。在这种场景下,基于语言的AI的智能水平将对座舱体验产生决定性影响。
洞察3:车辆将更密切地监控驾驶员的驾驶状态
自动驾驶要求驾驶员在达到L5级别之前对驾驶行为保持一定的专注度。然而,随着驾驶辅助功能越来越多地接管车辆,驾驶员的注意力将越来越分散,需要更多的技术干预。因此,在法规的推动下,驾驶员监控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部署。除了现有的疲劳监测之外,视觉AI技术将通过分心检测、情绪分析等功能来实现,以提高驾驶活动的安全性。
洞察4:驾驶辅助覆盖更广泛车型
随着摄像头和AI技术的进步,车道识别功能的局限性将进一步突破。同时,自适应巡航和自适应巡航的成本都会下降,使其能够装备在价格较低的车型上。两项功能的结合将持续提升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作为自动驾驶技术逐步发展的早期产物,它将实现更广泛的乘用车市场覆盖。
洞察5:高级辅助驾驶场景延伸至城市
高级驾驶辅助将突破原有城际公路、城市环路的限制,延伸至城市场景,从而形成现有交通场景的全面闭环。此类功能目前主要部署在新品牌车型上,以自动驾驶域的集中控制为重要前提。它是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市场落地的前沿产品。
洞察6:泊车辅助将更大程度释放驾驶员注意力
自动停车功能目前基于APA(停车位置)。未来,随着算法的日益成熟,停车功能运行过程中需要人类驾驶员干预的情况将进一步减少。停车场将被改造为驾驶员在车内短暂休息的场所,从而展现出驾驶场景前方的交通平台性质。此类功能目前主要覆盖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豪华品牌。同时,一些新势力车型已经可以实现记忆停车、智能召唤等更高级别的功能。
洞察7:电动车充电时间短板将被市场消化
油价上涨带动电动汽车普及,消费者将逐渐养成新的用车习惯,比如使用商场周边的快充设备“外出聚会、吃饭时充电”、使用慢充住宅周边充电设施。该设备实现了“白天用车,晚上充电”,从而适应了电动汽车较长的充电时间。与此同时,另一方面,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及“加热充电”等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缩短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所需的时间。电动汽车在充电时间方面的劣势影响了消费者的购车。会逐渐减少。
洞察8: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将进入平稳期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