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人类已经消灭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动植物,我们已经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2023-10-10 09:35

人类生产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现代愈加明显,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全球动植物种群平均减少了68 % 过去 50 年。自 1970 年以来,该机构已监测了 21,000 个动植物种群,代表近 4,400 个物种。截至 2016 年,平均数量下降了三分之二。该报告将人类活动和粮食生产视为对自然的最大威胁之一。

人类正处于十字路口

物种灭绝、全球变暖等各种触目惊心的数据正在为人类敲响警钟。现在我们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未来将走向何方充满未知。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越来越多的生物逐渐消失或灭绝。因此,不少科学家已经怀疑,我们星球上新一轮的生物大灭绝可能已经来临,这也是“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对于人类来说,如果发生大灭绝的话,人类可能就没有办法生存了。他们将不得不选择地外行星,因为大规模灭绝的发生是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包括生态环境的崩溃、食物链的崩溃、生物链的崩溃等等。这意味着人类最终将“崩溃”。

不过,还有机会挽回局面,《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全面概述了自然状态。来自世界各地超过125名专家参与了该报告的撰写。报告表明,由于栖息地丧失和退化,包括人类粮食生产方式造成的森林砍伐,陆地物种急剧减少。

“地球生命力指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全面的衡量标准之一,”伦敦动物学会保护主任安德鲁·特里博士说。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物种数量平均减少了68%,这是灾难性的趋势,清楚地证明了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如果没有任何改变,数量将继续减少,有可能导致灭绝“野生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并威胁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然而,这些趋势可以通过保护工作和物种恢复工作来扭转。”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还推出了先锋型号。该模型表明,如果不加大力度抵消栖息地的丧失和退化,全球生物多样性将继续下降。 WWF联合40多家NGO和学术机构在《自然》杂志上联合发表了题为《扭转陆地生物多样性的曲线需要综合策略》的文章。该模型表明,只有更大胆、更雄心勃勃的保护努力以及改变我们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才能稳定和扭转因人类破坏自然栖息地而造成的自然损失。变化包括提高粮食生产和贸易的效率和生态可持续性、减少浪费并鼓励更健康、更绿色的饮食。

研究表明,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来更快地减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压力并扭转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 在联合国大会第 75 届会议召开前不到一周发布。在联合国大会期间,各国领导人将审查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进展情况。领导人、商界领袖和民间社会组织将共同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行动框架。

Lambertini表示,因此,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这项研究将为我们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共识奠定基础。这一新的共识将是野生动物和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环境长期生存的关键。

CBm2IVrPGm0U3Z43r8kDw6pR7F0EBg